文化
中國茶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趣談世界茶葉飲用史
1919年,巴黎時髦的茶敘“茶為國飲。”中國人喝茶喝了1000多年后,隨著大航海時代的來臨,歐洲商船到了中國,中國茶才進入西方,茶葉才傳入西方,茶入西方的身份最先還是“毒藥”,后來才成為大眾健康飲品。1890年英國木刻版畫《公園里貴婦和小孩的
安溪:托舉那枚綠葉的觀音之手
一腳踏上安溪的土地,撲面而來的是一個“茶”字。聞到的是茶香,看到的是茶樹,聽到的是茶故事,嘗到的是茶味道……委實,生活越來越好了,越來越精致了,我們已經(jīng)從溫飽的基本需求中解放出來了,我們終于有了好心情,有了充裕的時間,有了寬敞的地方,可以從容
給茶命名的藝術(shù)
我曾遇到過幾款頭茬大吉嶺,它們的名字都非常有趣:Moonlight、Moonshine和Moondrops。我詢問了一位種植茶葉的朋友,他說這些名字意味著這些茶葉品質(zhì)很高,更嫩,花香味更足,味道更加順滑,屬于春茶。這件事讓我對茶的命名有了更加
祁門靈秀地,紅茶事知多少
說到祁門,幾乎無人不知祁門有祁門紅茶;而對茶人而言,更多的是先知祁門紅茶而后知有祁門縣。祁門紅茶創(chuàng)制于清末,在紅茶之前,祁門茶的情況如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祁門和茶的緣分。茶是上天賜予祁門的金玉良緣祁門建縣于唐永泰二年(766年),“析黟
一張陜西官票 承載多少歷史——一起來看看有關(guān)陜西官茶那些事!
官茶體制自唐宋以來延續(xù)達一千多年,官茶是古代茶法中的主角,并在漢、藏之間發(fā)揮過重要聯(lián)系作用。那么咱們一起看看,官茶經(jīng)過了什么變遷?茶馬司的設立我國第一次設立的茶馬司是在1074年(宋熙寧七年)的秦州(現(xiàn)天水)茶馬司。宋元祐黨人開熙河路大將王韶
夏日里一杯清茶,閑坐半日理思緒
天氣漸熱的日子,尋一空閑時光,布一方茶席,靜坐下來。等待水沸,投茶、注水,品嘗茶湯,茶香在鼻尖縈繞。心思也完全被茶所吸引,如同天氣般躁動的心也跟著一點點靜了下來。夏日里的茶,是如此的解渴,幾小杯下肚,涼意便慢慢襲來。那特有的滋味,是其他飲料遠
圖說:清朝十三行省貢茶,四川茶地位高,安徽/福建茶品種多
清朝皇帝均喜好茶飲,宮廷飲茶之風盛行。所消耗的貢茶數(shù)量相當?shù)拇?。清代貢茶中,蒙頂山仙茶、洞庭碧螺春茶、西湖龍井等由皇帝親自選定。其中,四川的“仙茶”無疑是朝廷的禮儀茶中最珍貴的茶品,是祭天祀祖的供奉禮儀茶,也是面子茶,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耀。
余秋雨、鄧時海、于丹…… 他們筆下的普洱美學語錄
喝茶,會讓我們的身體感受到愉悅之感。而閱讀,則可以充盈我們的生活,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能喝到好茶,閱讀到開卷有益的文章,都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此篇推文里,我們收集了余秋雨、鄧時海、于丹、阮殿蓉、周渝、雷平陽等幾位老師關(guān)于普洱的精彩語錄,讓我們一起
中國制茶技術(shù)發(fā)展簡略史(下)
前文:中國制茶技術(shù)發(fā)展簡略史(上)(四)從蒸青到炒青比擬于餅茶和團茶,茶葉的香味在蒸青散茶得到了更好的留存,然而,使用蒸青方法,依然存在香味不夠濃烈的缺點。于是泛起了利用干熱施展茶葉優(yōu)良香氣的炒青技術(shù)。炒青綠茶自唐代已始而有之。唐劉禹錫《西山
怎樣才算真正的茶人?
人的生命本沒有意義,而所謂“意義”是人類為了尋找自己在這個星球上存在的理由或價值而附加上去的?!兜赖陆?jīng)》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就是指,人生的意義并不靠“不仁”的天地給予,要賦予生命以意義,只能靠自己去創(chuàng)造。因此,人只有自己去創(chuàng)造“仁
西部“特供”邊銷茶
邊銷茶就是銷往邊區(qū)之茶,古時的邊區(qū)指現(xiàn)在的邊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是相對于中原王朝的漢民族地區(qū)與西北、西南及北部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一個區(qū)域性概念。歷史上“邊銷茶”系由政府控制用于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交換馬匹之茶,又稱“官茶”。邊銷茶的品種很多,主要品種有湖南
中國制茶技術(shù)發(fā)展簡略史(上)
中國制茶歷史悠久,自發(fā)現(xiàn)野生茶樹,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多茶類,從手工操縱到機械化制茶,期間經(jīng)歷了復雜的變革。各種茶類的品質(zhì)特征形成,除了茶樹品種和鮮葉原料的影響外,加工前提和制造方法是重要的決定因素。本文就制茶歷史做簡樸先容。(一
茶的這些雅稱,一眼驚艷,美到心醉!
茶的誕生,不僅僅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人類的不經(jīng)意發(fā)現(xiàn)。從一開始,它便與文明有著天然的維系。有人品茶,享受茶飲帶來的健康生活;有人詠茶,借茶抒發(fā)內(nèi)心的思緒情感。數(shù)千年來,茶文化生生不息。隨著時代的變遷,中國飲茶方式也經(jīng)歷了數(shù)次演變。從唐代烹茶、
擇一茶室,安頓夏天
夏日炎炎,暑氣難耐,欣賞和喜歡它的人的確不是很多。白居易說:“何以銷煩暑,端居一院中”。讓清茶與清談成為最文藝的消暑方式,卻是茶人最愛的選擇。有間茶室,可邀二三友人,煮一壺茶來品。放下室外的溫度與手頭的工作,在裊裊茶煙中,消磨這一年中最難熬的
茶味,何嘗不是人生之味?
人生,或者濃烈或者清淡,每個人須親自承受。人生在世,總爭個高低之分、成敗得失;殊不知高與低,成與敗,都是人生的滋味。功名利祿來來往往,炎涼榮辱沉沉浮浮,一分淡泊,一分寧靜。深入細致地品茶,亦同品味漫漫人生。用感恩的心態(tài)品茶,這杯茶就不僅僅是一
緇素禪茶器:繁華塵外,清靜之美
有唐一代,崇尚繁華之風,即便茶飲之物,亦以金銀為尊,多呈奢靡之態(tài)。唯禪宗茶器具,穿越繁華塵外,獨辟清靜而顯禪意之美。緇素禪僧茶器具出土于唐長安城內(nèi)外多處,是唐開元天寶年間僧人所用之茶器,其色黑白分明,其形敞斂有度,其用自有儀軌。觀漢雅集201
“茶三酒四”說的是什么意思?
茶三酒四,表示的意思是品茶時,人不宜多,以二三人為宜;而喝酒則不然,與品茶相比,人可以多一些。這是因為品茶追求的是幽雅清靜,注重細細品啜,慢慢體會;而喝酒追求的是豪放熱烈的氣氛,提倡大口牛飲,一醉方休。這也是中國茶文化與酒文化的重要區(qū)別之一。
《茶經(jīng)》效應:圍觀史上最光鮮的常伯熊茶藝走秀
面對煎茶道的風口,哪些人開始躍躍欲試?《茶經(jīng)》問世后,煎茶道開始在文士階層中廣泛開展起來,“都籃”的風行與《茶經(jīng)·五之煮》式語言成為中唐新風尚的獨特風景。?《封氏聞見記·飲茶》中封演的一段文字無疑是煎茶道興起時的風暴眼,這是《茶經(jīng)》問世后,最
華夏茶史之唐代煎茶
這篇漫畫里所有文字內(nèi)容都參考《中華茶史·唐代卷》這本書,這本書是我見過的國內(nèi)最權(quán)威的唐代茶史的書了,唐代宮廷和文人喝茶那些事兒還挺有意思,有興趣的可以買來看哦!(來源:桃金娘漫畫)中國的飲茶,不僅是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是一門藝術(shù),更是一種文化
蹭茶者的四個自我修養(yǎng)
說到蹭茶,茶店主人總是一臉傷不起的表情,其實蹭茶蹭得好,皆大歡喜;蹭得不到位,那就真的彼此都難受,故而蹭茶者的修養(yǎng)很重要!修養(yǎng)一:掌握最基本的茶葉知識蹭茶的第一要素就是掌握基本的茶葉知識。對茶葉了解的越多,蹭到好茶的幾率就更大;且在與茶主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