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欧美视频在线_五月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_日韩AⅤ精品国内在线_欧美日韩午夜大片在线观看

  • <dfn id="axl3o"></dfn>
    <menu id="axl3o"></menu>
      • <address id="axl3o"><nav id="axl3o"><strike id="axl3o"></strike></nav></address>
        
        <pre id="axl3o"></pre>
        1. 處處驛路生茶香
          茶友網(wǎng)首頁 個人中心
          下載APP 下載APP
          手機訪問 手機端二維碼
          一頭大象-普洱茶

          處處驛路生茶香

          茶馬古道順下線起點鳳慶縣城

          遙想多年前的暮色里,徐霞客荷月夜行時的月色,大抵和今時并無二致,然而,照影孤寂的身形,清冷的青石板大道而今卻無處尋跡了。當年的馬幫出順寧,迤邐向下關進發(fā),奔走之間的雜沓身影,不知是否驚起棲于寒枝的宿鳥,而今已都只能成為無頭無尾的思緒。許多掩沒于山野間的小道,如同兩旁的野草一般無名,余下那些重要的驛站,曾一度繁華的市鎮(zhèn),即便飽經(jīng)年輪的摩挲,仍然難以抹去當年的舊痕。若非徐霞客的記錄,這條古道的面目當更為模糊。

          茶馬古道“順下線”從順寧(現(xiàn)鳳慶)到下關一段古道開辟于元成宗大德五年(1302年),距今已近七百多年的歷史。在昔日茶馬貿易繁盛之時,沿途的大小馬站很多,順寧境內就有新村、金馬、魯史、犀牛等。1913年之前,茶馬古道“順下線”是中原進入順寧的必經(jīng)之路,既是官道,也是商道。至于20世紀30年代,這條古道連帳如云的景象,八九百匹騾馬紛沓行進的壯觀場面也時有所見。1954年,祥臨(祥云—臨滄)公路開通以后,茶馬古道“順下線”便逐漸冷清下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初鳳慶到魯史的公路開通后,“順下線”從鳳慶到魯史犀牛渡一段就愈加冷落,并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舊時的馬道雖然大多都達五、六尺寬,但沿途山高谷深、崖懸壁峭,林間虎嘯猿啼,行道艱險。其間尚有江河險阻,在橫渡瀾滄江和黑惠江時,只能濟以竹筏或木舟,直到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順寧知府劉青率領軍民創(chuàng)建瀾滄江鐵索橋(青龍橋)以后,這條茶馬道才成為順寧、云州(今云縣)、緬寧(今臨滄)、雙江、耿馬及鎮(zhèn)康等地通往大理及昆明的要道。

          大凡馬站所設之地,隨人煙輳集,多漸成市鎮(zhèn)。規(guī)模較小的鄉(xiāng)街子僅卵石鋪就,大一些的街道用平整的青石板鑲嵌而成,經(jīng)數(shù)代為生計奔波的人們走南闖北,摩肩接踵地踩踏,雖是苔痕斑斑,卻經(jīng)霜猶在。魯史是茶馬古道“順下線”上的重鎮(zhèn),形成于明萬歷26年(1598年),也就在這一年,明朝在這里設立巡檢司,系隸屬順寧府管理江北地區(qū)的行政管理機構。瀾滄江青龍橋建成后,外地商人紛紛涌入開設商號,魯史漸至于繁盛,一時商旅云集。

          當時以茶為主的各種山地商品以鳳慶為中心,由馬幫入則馱鹽巴、布匹,出則馱茶葉、紅糖,沿“順下線”傾銷各地,往來商旅墨客則播入南詔及中原文化,是以鳳慶遂文脈昌興,成為滇西南文化重鎮(zhèn),設府置縣600余年,早在明萬歷元年,即創(chuàng)建“聚書樓”,建學宮、設書院,清初義學、私塾遍布城鄉(xiāng),至于現(xiàn)代不僅滇紅蜚聲海外,墨韻亦留余香。即便是如今,“順下線”沿途寂寥的村落,荒疏的農舍、古稀的老人,也依稀可索當時馬幫經(jīng)行時的過往,甚至遺下的習俗至今還得以保留。

          所有的茶馬古道都是一樣的收場,隨著現(xiàn)代交通網(wǎng)路的通達,就此淹沒于人們的視野之外,只有其中的一兩處如魯史、鳳慶這般遺跡供后人詠嘆而已。離合斑剝的物是人非面前,老街在地表殘存的模糊面目,野草淹沒的蹄痕,耄耋老者張口想說的話語還不及出口,已然都被風帶走。

          原文刊載《普洱》雜志

          2021年10月刊

          作者丨三胡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