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宜賓“川紅工夫”紅茶史話:五、四川紅茶的誕生
我們從故紙堆里,找到了一張1951年2月22日的《川南日報》,上面刊載了一條有關(guān)四川紅茶的報道。在瀘州的原川南行政公署辦公樓在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四川省尚未解放,在1949年底,蔣介石的國民黨政權(quán)曾先后退守重慶、成都,四川是蔣介
宜賓“川紅工夫”紅茶史話:四、宜賓三個紅茶推廣站的設(shè)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剛成立時的新中國可謂是“一窮二白”、百廢待興。1949年12月9日,毛澤東主席對蘇聯(lián)進行友好訪問,為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shè)爭取蘇聯(lián)的支持。1950年1月10日,周恩來率領(lǐng)中國政府代表團前往莫斯科。
宜賓“川紅工夫”紅茶史話:二、《明實錄》中記載的宜賓茶葉歷史
進入明朝后,對宜賓茶葉歷史的記載就多了起來,其中較重要的是在《明實錄》中有6則宜賓茶葉歷史的記載?!睹鲗嶄洝肥紫冉榻B一下《明實錄》是一本什么書,《明實錄》是明代歷朝官修的編年體史書的統(tǒng)稱,共13部,2911卷,1600多萬字,書中記錄了從明太
宜賓“川紅工夫”紅茶史話:一、明朝以前宜賓的產(chǎn)茶歷史
宜賓茶葉有兩塊響亮的品牌——“宜賓早茶”和“川紅工夫”,從今天我們就來擺一擺宜賓“川紅工夫”紅茶的歷史。/"川紅工夫"紅茶宜賓市地形整體呈西南高、東北低的態(tài)勢。市境內(nèi)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壩狹小而零散。宜賓全市江河縱橫,溪流眾多,共有大、小河流
宜賓“川紅工夫”紅茶史話:七、宜賓茶廠的建立
自1951年春夏之交起,四川紅茶在宜賓開始了生產(chǎn)。但宜賓各地當時只能生產(chǎn)紅毛茶,制好紅毛茶后還得運到重慶茶廠精制,精制后再出口蘇聯(lián)、東歐,這樣就增加了成本。因此在1952年3月,中國茶葉公司西南區(qū)公司便從重慶抽調(diào)技術(shù)干部和工人36人,來宜賓籌
茶,是有生命的
茶,亦稱復(fù)活草。茶的生命分為兩部分,一即長在樹梢之時,二即泡在杯中之刻。所以我們說茶葉,也被稱為復(fù)活草,她的生命在我們品飲她時,在杯中,在我們的口腔里,在我們的身體里得到復(fù)活。茶是有生命的。茶的生命豐富多姿。喝茶的人,手持一杯佳茗,靜下心來亦
不如把喝茶當做一種成長
剛開始喝茶,只是盲目的喝了下去,然后自以為能品出些什么,最后才明白,其實茶中蘊含的味道唯有人生可解,人生如茶,不如把喝茶當做一種成長。許多人偏愛茶葉與茶文化,從品茶的過程中體味其背后高潔的品質(zhì)與意義,將飲茶融入生活日常,把做人與茶道緊密聯(lián)系在
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間清歡
清晨,飲一兩盞茶香,觀茶色里的淡雅,聞茶香里的清廉,品茶味里的初心。福建的茶文化已有1600多年,源于漢,興于唐,盛于宋。福建茶歷史悠久,唐有陸羽所著《茶經(jīng)》“福州生閩縣方山之陰”“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宋有范仲淹所著《武夷茶歌》“溪邊奇茗冠
手中的每一杯茶,都是獨一無二的味道
自陸羽學(xué)神農(nóng)嘗百草、飲千水、行萬里路,撰寫出萬世不朽的《茶經(jīng)》,天下飲茶風氣大開,多少文人雅士為茶詩詞贊頌,多少紅塵世人為茶癡迷不移。不禁讓人想問:茶是何物,直教人以一生相許?一泡好茶,不僅要有緊結(jié)油潤的外形,油亮清透的湯色,細幽綿長的清香、
看《風馳人生2》,喝“高碎”,懂人生
電影《飛馳人生2》中尹正飾演的孫宇強給賈冰飾演的廠長沏茶,孫宇強摳摳搜搜放“高碎”的樣子真的讓人哄然大笑,無疑成為《飛馳人生2》中的名場面。所有人都從影片中看出沈騰飾演的張馳和尹正飾演的孫宇強的窘迫和竭力表現(xiàn)的體面,正如所有人都看出了“高碎”
酒香茶濃,人生的兩種風味
云水里載酒,松篁里煎茶。在我們這個有著數(shù)千年文明的古國,茶與酒的歷史悠久,千古佳話,代代相傳。特別是自漢唐以后,人們總是喜歡以“茶和酒”來知人論世,并熱衷于兩者并舉。綠水棹云月,洞庭歸路長。春橋懸酒幔,夜柵集茶檣。茶樓與酒肆,似乎總是相依相伴
捧一杯香茗,守一份靜貽
一杯茶,水中倒映著歲月清淺;一縷暖陽,折射在透明的玻璃窗上,勾勒成朵朵行走的金黃。把每一個明媚清晨書寫成詩,慢慢的在歲月中細細咀嚼。茶總是這樣通靈性,憂郁時濃烈,心悅時清幽,平淡時無味,變幻著各種心情。茶幽香,是歲月的幽香,是經(jīng)歷風雨的升華,
普洱茶,一種光陰的美學(xué)!
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寫道"茶之為物……沖淡閑潔,韻高致靜。"由此可見品茶的意義早就超出了它的本身味道真正愛茶的人會在品茶時認真了解它的家史與每一個細節(jié)所以飲普洱你必須先將它的眉眼看個清楚了解它的內(nèi)心,然后再與之接近普洱與任何一種茶迥異一
無事 有閑 宜茶也
無事、有閑,這是兩個再普通不過的詞了。當我第一次在《續(xù)茶經(jīng)》中讀到明代馮可賓《岕茶箋》“茶宜”篇中十三宜茶情境“無事佳客幽坐吟詠揮翰倘佯睡起宿酲清供精舍會心賞鑒文僮”時,我才對“無事”這個詞有了全新的認識。原來,我們掛在嘴上的“無事”,竟然在
喝一壺茶,給枯燥焦渴的心田下一場雨
四序有雨,所以萬物生長,枝葉常新。而人生,無論是蒙塵,還是枯燥,若還有清茶在手,甘霖入喉,也可以滌煩憂,解焦慮,溫潤心里的一方田。茶,是生命里的一場雨。絢爛的花,靜美的葉,妙不可言的意趣,都因此應(yīng)運而生。茶使人敏而靜。老舍先生在《多鼠齋雜談》
飲一壺禪茶,悟人生百味
選擇一個飄逸閑適,清幽淡雅的環(huán)境,沏上一杯好茶,讓自己置身這種環(huán)境之下,以清凈閑適的心情來品茶,伴著淡淡茶香來品悟人生,感悟生活。喝茶,其意不僅在止渴,更在于鑒賞其色、香、味,體會其苦、甜、醇,領(lǐng)悟其淡、雅、和。自省自悟,品出茶的真性,體會人
一杯清茶,慢品人間煙火
生命的意蘊,當是云淡風輕,沐人間煙火,品出真我的味道。心若向往,就前行;感覺疲憊,就小憩,心靈走過的地方,無怨,無悔,無彷徨。喜歡這樣一種生活,一盞茶、一卷書、一窗靜,日子波瀾不驚,寫滿人間煙火的味道。人活著總要愛著點什么,隨著心的感覺,去做
宋人茶事
或許在中國古代,再也沒有一個朝代能像宋朝那樣,把“生活品味”視為最高層次的追求。吳自牧曾在《夢梁錄》中提到的“燒香、點茶、掛畫、插花”“四般閑事”,是宋人平凡生活里的日常,“閑”但卻氣質(zhì)不凡,耐人尋味。但其中又以點茶為宋人的最日常,最生活,又
茶色美學(xué)
心有飲意,起身泡茶。用鐵壺燒開水,慢沖一壺,茶香很快彌漫書房,頓覺四周氣韻生動。剛泡出來的茶有點燙嘴,我一般放溫和一些再喝,更能體會到茶湯細微的滋味。等待茶湯散熱之時,可以靜靜欣賞茶湯的美。很長一段時間,習慣泡完即喝、喝完即續(xù),未曾在茶湯上做
尋根龍井•問茶獅峰,前世獅峰山的一片葉 今生茶盞中蘊千年情
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龍井自有名起便一直是中國茶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常聽聞的西湖龍井其來源你知道多少?今日,就讓我們穿越千年歷史一起去尋根問茶茶為“國飲”,杭為“茶都”。杭州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亦是西湖龍井茶的發(fā)源地,其產(chǎn)茶歷史距今已有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