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美的生活,從一杯茶開始
“生活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美,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處不在。喜歡植物,蘭、梅、竹、菊、玫瑰、月季、牡丹、綠蘿,紅橙黃綠灰白黑,色彩斑斕,風姿綽約,哪一樣不是美?多看一眼便覺擁有了一個世界。喜歡烹飪,土豆、花生、青筍、番茄,搭上油
喚醒你手中“沉睡”的普洱茶
當我們開啟一瓶紅酒,準備與三五好友或親密家人共飲時,都知道要將它倒出,讓它“醒一會兒”,醒酒的這一程序非常普及,許多人即使不飲酒,也知道酒都是需要“醒”的。但其實當我們飲茶之前,也需要讓茶“醒過來”,讓它從沉睡的時間中蘇醒過來,呼吸空氣、接收
徽茶人物影像,明代茶人時大彬
時大彬(1573~1648),又稱時大賓,號少山,徽州婺源人。時大彬從13歲私塾結業(yè)后,就開始捏作紫砂壺。當時,紫砂大家供春已是八十多歲的老者,在某年某月某時,供春碰到了時大彬,覺得他有潛質,就招入門下悉心指導并成為關門弟子。時大彬經過幾年的
茶香氤氳,心田一片溫潤
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喝茶,閑暇放空時,總喜歡泡上一杯茶。輕握茶杯,感受茶的溫度,感受著人生冷暖,起伏跌宕。一邊品茶,一邊慢慢欣賞茶葉在水中舒展,葉片翩翩似蝶舞,盡情釋放活力。清香彌漫,一絲暖意,一絲幽香,茶之縈香讓人寧靜。閉上眼神,啜飲一
弄茶小院里,深幽一壺茶
每個茶人心中都有一庭,屬于自己的茶院,尋一方庭院,安放我心,沏一壺清茶,平淡我心,讀一本閑書,寧靜我心。用好幾個辰光,春夏秋冬,讀書喝茶,只聞花香,不談喜悲,一杯清茶,三倆好友。有一方自己的小小天地,讓奔波不安的靈魂,得到詩意的棲居,輕輕閉上
藏客——茶馬古道馬幫傳奇(十二)
常常地,當趙應仙他們將茶葉等貨物運到拉薩等地交割完畢,準備好運回云南的貨物往回返時,已是深秋時節(jié)。山上早已是白雪皚皚,穿越山端埡口和一些高海拔地段的道路已為冰雪覆蓋,有時碰到嚴酷的寒流,連洶涌的怒江都會凍上。趙應仙就曾經歷過那天寒地凍的痛苦,
吃杯茶伐?《繁花》里看上海茶生活
最近,由知名導演王家衛(wèi)創(chuàng)作的電視劇《繁花》熱播,在短短半個多月時間里,就創(chuàng)下了收視率第一的不俗成績,也讓“魔都”上海又收割了一大波流量?!斗被ā泛笤搫〕撕每?,還好“吃”——排骨年糕、霸王別姬、船王炒飯、泡飯、干炒牛河、定勝糕、油墩子等美食
李冶中國第一位女茶藝師
李冶字季蘭,烏程(今浙江吳興)人,中國第一位女茶藝師,唐朝詩壇上享有盛名的女詩人。(也可以說人數(shù)歷史上第一位女茶藝師)童年即顯詩才,后為女道士。晚年被召入宮中,至公元784年,被唐德宗下令亂棒撲殺。李冶與薛濤、魚玄機、劉采春并稱“唐代四大女詩
世間翻滾一壺茶,溫暖城市的朝云暮雨
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真正的隱士,從來無需刻意依附于山林野趣,只要有一顆自在純凈的心,即使身處營營鬧市,也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寧靜。落日疏林數(shù)點鴉,青山闕處是吾家。歸來何事添幽致,小灶燈前自煮茶?;蛟S,沒有落日疏林,沒有寒鴉數(shù)點,沒有青山隱隱,
藏客——茶馬古道馬幫傳奇(十一)
拉薩,一提到這個美妙的地方,人們就會莫名地興奮。它不僅是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更是個藏區(qū)人們向往的圣地。它也是商業(yè)繁榮的城市。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國內外的商賈云集那里,使這座古老的城市充滿了勃勃生機。那是拉薩從未有過的景象。國內就有上百家大
非物質文化遺產之武夷茶藝
武夷山是著名中國茶文化藝術之鄉(xiāng),在漫長的時光流轉中留下了不計其數(shù)的民族瑰寶,更有著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武夷茶藝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武夷茶藝與武夷茶的興衰發(fā)展息息關聯(lián)。自漢唐始,武夷茶歷經千年的發(fā)展與變遷,至清時武夷巖
歷史流變中的茶生活與茶家具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茶,起源于中華大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神農時期。歷經歲月滌蕩,茶生活早已深深融入國人的日常起居,成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茶入畫,以畫釋茶,古代繪畫承載著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藝術、美學等信息,以
十一茶舍:茶+美學 生活方式傳遞者
在忙碌的現(xiàn)代社會中,快節(jié)奏的生活讓我們錯過了諸多美好和樂趣,生活美學式茶空間的出現(xiàn),則給了我們慢下來的機會,去探尋并享受生活的另一種方式。位于包河區(qū)濱湖云谷創(chuàng)新園的十一茶舍就是這樣一個兼具茶與美學生活的茶空間,它是在非常現(xiàn)代化的建筑群中,呈現(xiàn)
品輕輕淺淺的苦澀,想或濃或淡的心事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周末會有多少人泡一杯茶靜下來過呢?在忙碌生活中學會享受生活,給自己泡一杯清茶,便有了放空心靈的禪意。喝茶,喝的是一種心境,感覺身心被凈化,濾去浮躁,沉淀下的是深思。在空氣特別清新的傍晚,是一種最美的傍晚,在寂靜的窗臺前仰望夕陽下
藏客——茶馬古道馬幫傳奇(十)
為了做“達記”所運送貨物的中轉事務,趙應仙曾經在西藏的邦達和扎玉等地住了好幾年。說起在西藏生活的那幾年,除了在沿途主人家逗留留下的奇異而美好的回憶,趙老先生印象最深的還要數(shù)在那里經歷的好多次藏族的節(jié)日。那是與內地完全不同的節(jié)日。幾十年以后回想
傍身有物普洱貢
某日讀書,想起幼年讀過的一首詩。“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寫的是詩人夜晚在船上所見的景象。孤零零的漁燈就像那孤零零的螢火,映照在微風卷起的層層細浪里,好似無數(shù)繁星灑落在河面上。這種由靜至動的景象,以簡潔的語言寫來,富
茶的心理妙用
“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是喝茶人對飲茶后最暢意的感受,那種“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般的快感,令人對茶無限向往。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茶對健康的好處。不僅僅在于生理健康方面,茶對心理健康也大有裨益。茶,可清心悅神,可暢懷舒嘯,可助情熱意,可
圍爐煮茶,聽雪夜話
冬季是萬物沉寂的季節(jié),枯木落葉、河湖結冰,就連早起都成了難事。而在“睡不醒的冬三月”,茶人們卻格外活躍了起來,他們支起小爐煮起了茶,升騰的熱氣,仿佛驅散了冬日帶來的寒冷。“紅泥小火爐,能飲一杯無?”這句取自唐代詩人白居易《問劉十九》的酒詩,如
茶自帶風骨,萬品皆靈慧
喜歡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飲茶。煮完一遍茶,篩畢,靜坐看一瓣禪意浮沉,嫩芽在熱水激蕩下漸漸活色、裊裊生香。淋畢壺后,靜待片刻,再揚手傾下一道碧色的水柱,公道杯中氤氳霧氣像一個眼神: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深。看紅茶在玻璃杯中妖嬈,看綠茶在骨瓷
茶,喝出內心的從容淡定
世事萬變,唯有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才能以不變應萬變,練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氣度。很多人都在尋求讓內心從容的答案,殊不知1000多年前的從諗禪師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他告訴別人“吃茶去”。一杯茶,健康才能從容身體的狀態(tài)影響著人的心理狀態(tài),健康的軀